年年体检却查出晚期癌症!90%的人防癌筛查都做错了!1000008
发表时间:2022-08-16 10:52 为什么年年体检,各项指标“正常”,却又突然查出癌症?而且一查出来还是晚期?
现在人们的健康意识提升了,基本上很多人每年都会参加体检,但像M女士这样一查便是晚期癌症的不幸的遭遇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主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体检项目没有针对性 多数人每年进行的体检是公司统一安排的常规体检,这些常规体检只是普通的检查,并不能精密的排查癌症。甚至有某大型体检机构的内部人员透露:“有些体检机构,走马灯似的,查了半天也就图个心理安慰,都是蒙事”! 2.不重视体检结果 有的人即便体检发现了一些问题也不够重视,如肺结节,幽门螺杆菌异常等需要进一步检查的,却因为身体没有异常症状,不及时的进行干预,导致病情被耽误趋于严重,有的人甚至从确诊到死亡仅仅是几个月的时间。 3.技术限制 以肺癌为例,我国很多地区检查肺癌仍采用X光片,然而其癌症检出率仅为0~15%,通常X光片发现的肺癌早已到中晚期。而实际上专家建议正确检测肺癌的方式是采用低剂量螺旋CT加上肿瘤标志物,检查率可达90%以上! 每分钟平均9人确诊癌症!癌症筛查刻 不容缓! 根据最新的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其中中国癌症死亡人数300万,占癌症死亡总人数30%,癌症死亡人数位居全球第一。这意味着我国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患癌,相当于每分钟就有9个。 面对如此高的发病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防癌筛查,希望能在早期发现,及时诊治。世界范围内,关于癌症筛查的研究有很多,有的已经达成较广泛的共识,也有相应的筛查指南或专家共识。 癌症筛查是一种更专业、针对性更强的体检方式。哪些人要做,要做哪些项目,怎么做,都是有讲究的,也正是其与一般健康体检的根本区别所在。 那么,我们如何做防癌的筛查才是最有效的?特整理了以下这份防癌筛查攻略,请收藏。 大多数体检中心都使用X光片检测肺部,由于其分辨率低,因此检出率比较低,如果胸部X光片检查诊断是肺癌,临床常常就已经到晚期了。可以说,用X光片查肺癌,完全是在假装防癌。 专家建议:用高清CT检测肺癌由于分辨率高,肺癌肿瘤在1厘米,甚至0.8厘米时即可被查出。尤其是低剂量螺旋CT,已成为专业防癌筛查机构的必备检测。再加上几个肿瘤相关生物标记,检出率可以到90%以上。 既然CT好,是不是乳腺也可以用CT来检测呢?事实上,当CT用于乳腺癌检测时,存在灵敏度不高,对乳腺的特异性也不强的劣势。另外,还有一些地方会用红外线检测乳腺情况,这个也不推荐,因为红外线检测不是按国际标准,机器的性能差、灵敏度低、误差大,并且医生的主观判断强,现在的大医院里都不用这个方法做检测。对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首先建议通过乳腺钼靶照片来判断。 HPV检查是一般的体检机构常用的,其实HPV是对病因的检查。真正有效检查宫颈癌的是TCT检查。TCT即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能达到90%以上,同时还能发现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衣原体等。 大部分体检机构采用 的都是腹部彩超,事实上,腹部彩超却根本查不出早期的前列腺癌,甚至连确诊作用都没有。筛查前列腺癌,最好的检查就是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如果是食管癌高发人群,而恰恰又有症状,做好的方法就是做内镜检查。 胃癌的筛查主要是胃镜检查,其他方法检出率都很低。 结直肠癌筛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肠镜检查。在很多体检中,很多人最不愿意做肠镜,觉得很痛苦,事实上,一些专业的筛查机构设备都很先进,无痛肠镜做完基本上没有任何不适感觉。 很多人体检时都会选择做腹部B超,以为这样可以查出肝部问题,其实很容易漏诊。高危人群应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发现异常进一步考虑CT或磁共振检查。 典型症状:大便习惯改变、血便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或仅感食欲不振、粪便潜血等,随着癌肿发展,症状逐渐显现,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消瘦等。常误认为是“痔疮”。 推荐检查:肠镜检查、肛门指诊检查、结直肠癌易感基因检测 高危人群: 1. 长期摄入高脂、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人; 2. 40岁以上,长期摄入酒精、油炸食品等; 3. 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大肠息肉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者; 4. 有大肠癌家族史者。 筛查指南: 年龄在45~75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 检查措施:
具体建议: 年龄在4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应根据患者的偏好和检测的可及性进行定期筛查,包括高灵敏度粪便检测或结直肠结构(视觉)检查。 非结肠镜筛查试验的所有阳性结果都应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这应作为筛查过程的一部分。 健康状况良好,预期寿命大于10年的成年人应继续筛查至75岁。 76~85岁的男性和女性 应根据患者的偏好、预期寿命、健康状况和既往筛查史,进行个体化的筛查决策。 如果决定继续筛查,可按上述筛查方案进行。 年龄>85岁的男性和女性 不建议继续进行筛查。 25年之间,乳腺癌的死亡率下降了39%,应归功于乳腺筛查的普及、治疗效果的提高、肥胖减缓。多种因素,共同减少乳腺癌 在我国,乳腺癌是城市地区女性高发的第一大癌症,大城市的发病风险是小城市的2倍。 高危对象
高危人群筛查以下四种癌症
很多人在体检时都会发现肺小结节,怀疑是否是肿瘤。因为无法通过常规检查判断良恶性,医生通常建议回家观察,三个月复查,大家只能在焦虑中度过漫长的三个月,幸运的可能继续观察等待,不幸运的可能再次检查就会确诊为肺癌。(按照国际共识,如果在X线检查中发现肺部可疑的小结节,应该复查薄层CT。高度怀疑良性或者不确定良恶性的情况下,都会推荐患者暂不做处理,仅随访;只有在高度怀疑恶性的情况下才会进行手术。) 近两年,随着医学的发展,针对肺癌也有了更早期更精密得筛查手段--ctDNA甲基化。 癌细胞在坏死或凋亡的过程中,会将细胞内的DNA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循环当中,成为循环肿瘤DNA,又被称为癌症的“指纹”。这些DNA碎片会携带一些来自癌细胞的特征,包括突变、确实、插入、甲基化等等,而ctDNA检测就是通过“捕捉”这些游离在血液当中的DNA,从而识别肿瘤的检测手段。 跟前面几种手段比起来,这种手段很新,敏感性特异性都不错,仅需取受检者一些外周血,非侵入性、安全无创伤无副作用,因此检测出小结节的患者可以进行肺癌ctDNA甲基化的检测也可以评估是否适合通过免疫调节干预小结节。 ![]() ![]() 5. 长期食用腌制、烟熏、霉变等食品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