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龄生命 | 从源头管理健康

专家共识:肠菌移植治炎肠病,多组学优化个体治疗,推进合成菌群与联合疗法研究

肠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专家共识(2025版)

4
发表时间:2025-05-10 17:54

《肠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专家共识(2025版)》是由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肠道微生态与肠菌移植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预防医学会肠道微生态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结合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国内专家临床实践经验制定的。

图片



《肠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专家共识(2025版)》

图片

该共识围绕肠菌移植(FMT)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适应证选择、肠道菌群检测、供体选择与质量控制、移植方法与剂量、并发症管理及未来研究方向等问题,提出了29条推荐意见,旨在为FMT治疗IBD提供规范化实践指导。


《肠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专家共识(2025版)》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一、共识背景与目标

1、背景:近年来,肠菌移植(FMT)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但需规范流程以指导临床实践。

2、目标:基于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制定标准化推荐意见,涵盖FMT的适应证选择、供体筛选、移植方案、安全性管理等关键环节,共提出29条推荐意见。


二、核心推荐意见

1、概述与机制

推荐意见1:IBD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受到遗传易感性、宿主黏膜免疫反应以及饮食和肠道菌群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推荐意见 2: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丰度、多样性及功能状态的失衡,推动了IBD的发生和进展。

推荐意见3:在CD和UC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中促炎细菌过度增殖,抗炎细菌丰度相对不足。

推荐意见4:与一般人群相比,IBD患者感染艰难梭状芽孢杆菌的风险更高。


2、适应证与禁忌症

推荐意见 5:合并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 IBD患者,推荐进行FMT治疗。

推荐意见6:5-氨基水杨酸应答不佳的轻-中度 UC的可考虑FMT诱导缓解。

推荐意见 7:对于高度机械性肠梗阻、严重动力性肠梗阻、未经控制的肠瘘及腹腔感染、高流量腹泻、未经控制的脓毒血症、中毒性巨结肠以及高度怀疑癌变和消化道活动性大出血的 IBD 患者不推荐进行FMT治疗。

推荐意见 8:近期接受高风险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性药物治疗者以及中性粒细胞<1 500/mm3 的 IBD患者,需谨慎进行FMT治疗。


3. 肠道菌群检测

推荐意见 9:在 FMT 治疗前后,对患者肠道菌群进行检测。

推荐意见 10:需要关注 IBD 患者小肠微生态变化,如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4. 供体选择与质量控制

推荐意见 11:用于治疗 IBD 的供体进行粪便钙卫蛋白检测,并排除IBD家族史。

推荐意见 12:制备后,菌液的质量控制标准应包括活菌比例、有益菌及有害菌丰度。

推荐意见13:IBD的优质供体具备较高的菌群多样性以及高厚壁菌门丰度。


5. 移植期注意事项

推荐意见 14:FMT 前须签署知情同意,确保 IBD 患者对 FMT 的获益和可能不良反应的充分知情。

推荐意见 15:合并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和(或)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患者,在 FMT 前使用肠道抗生素进行预处理。

推荐意见 16:对 IBD 患者进行 FMT 联合常规治疗。

推荐意见17:FMT联用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是安全的。

推荐意见 18:FMT 治疗后的疗效评估应包括临床评估、内镜评估和微生态评估。


6. 移植途径与剂量

推荐意见 19:对于合并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的患者,采取鼻空肠营养管途径移植,并同时进行肠内营养治疗。

推荐意见 20:随机对照试验尚未揭示,不同 FMT的移植途径在IBD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存在差异。

推荐意见 21:多次输注菌液可增加 IBD 患者的临床应答。

推荐意见 22:活动期 IBD 使用 FMT 取得临床缓解后,继续使用口服胶囊FMT方式维持缓解。


7. 并发症处理

推荐意见 23:FMT 治疗期间轻度不良反应多为自限性,治疗结束后可自行缓解。

推荐意见 24:建立严重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包括 FMT 治疗期间疾病活动、病情恶化及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感染。

推荐意见25:出现FMT治疗严重不良事件后,应立即留取患者血液及粪便样本,并与相应供体样本进行比对。


8. 未来研究方向

推荐意见26:未来研究需要确定用于治疗IBD 的供体和受体的最佳特征,实现精准FMT治疗。

推荐意见 27:未来研究需要明确在 IBD 患者中预测FMT反应的生物标志物及临床特征。

推荐意见 28:未来研究需要确定 FMT 治疗的功能菌群、功能代谢产物,进一步揭示菌群与宿主免疫的相互作用机制。

推荐意见 29: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明确小肠液联合 FMT 的肠道全菌谱移植在 IBD 中的应用价值。


三、总结

1、临床应用:FMT为IBD治疗提供新策略,尤其对传统治疗无效或合并CDI患者效果显著。

2、安全性:严格供体筛选与菌液质控可降低风险,多数不良反应可控。

3、未来方向:结合多组学技术优化个体化治疗,推动合成菌群与联合疗法研究。

分享到:
首页               关于我们               成功案例               健康资讯               联系我们
客服服务热线  19925178427 (周一周日:9:00-22:00)
Copyright©2022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源龄健康产业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粤ICP备20201410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