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arki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变疾病。该病的平均发病年龄在60岁上下,而65岁以上的患者占1.7%。到2030年,预计会有将近500万的患病人数。患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并伴有非运动症状,如抑郁、便秘、睡眠障碍等。帕金森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临床及神经病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帕金森病人常伴随消化道的症状,而不只是动作及神经系统的异常。数十年来的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是由于α-突触核蛋白异常沉积(沉积物称为Lewy体),从而引起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这会对脑部的机能产生影响,进而导致运动障碍以及行为与认知方面的问题。然而,存在于帕金森症患者大脑中的Lewy体在肠道的神经细胞中也能找到。依照这条“线索”,科学家们把研究重点从神经系统转向我们的肠道“居民”,即肠道菌群。①肠道菌群会转化成不同代谢产物和神经递质,包含短链脂肪酸、5-羟色胺、烟酰胺、胆汁酸等多种物质,这些物质通过肠道黏膜下层,对血肠的通透性和血脑屏障产生影响,而一旦屏障被打破,会导致肠道菌群的代谢物质就会依次进入肠肝循环、肺循环和体循环,最后抵达脑部,引起脑神经炎症。②令人惊喜的是,科学家们在动物实验中确认了肠内菌群与帕金森病的联系。通过将正常小鼠体内的肠道菌群移植到帕金森病小鼠体内,可以减轻肠道菌群的失调和四肢功能紊乱,从而使帕金森病小鼠的病情得到改善。③有学者“意外”地发现:帕金森病人的肠道菌群多样性与正常人有较大的差别,特别是乳杆菌、疣微菌科等菌群有所增加,而抗炎菌如毛螺菌科等的数量较少。以上研究证实了肠道菌群和帕金森病的关系,并指出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即利用肠道菌群移植(FMT)技术,将健康人的肠菌群移植到病人的胃肠道内,使其产生新的健康菌群,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目前,帕金森病的疗效已经被证实。同时,还发现,FMT对帕金森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副作用小,安全、有效。2017年,Hongli Huang等人在《Medicine》上发表了关于FMT治疗帕金森症、改善胃肠功能的研究。将一名26岁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移植给一位71岁男性帕金森症患者,重点评估了治疗后三个月患者帕金森症症状、便秘的缓解情况及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 FMT治疗三个月后,患者双下肢震颤明显减轻,便秘情况(排便时间缩短)得到极大缓解;
- 肠道菌群分析表明,有益菌种类(如厚壁菌门、韦荣氏球菌属、小杆菌门、产丁酸菌属、不明瘤胃菌属、巨单胞菌属等)增加;有害菌种类(如变形菌属和拟杆菌属)减少,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得到了有效提高,菌群组成逐渐与健康人肠道菌群相似,且这种变化在治疗停止后持续存在。
FMT治疗后患者粪便细菌类群在门和属水平上的相对丰度FMT可能是重建帕金森症患者肠道菌群、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特别是那些有胃肠道症状和治疗选择有限的患者。
[1] Boktor J C, Sharon G, Verhagen Metman L A, et al. Integrated multi-cohort analysis of the Parkinson's disease gut metagenome[J]. bioRxiv, 2022: 2022.07. 20.500694.[2] Huang H, Xu H, Luo Q, et al.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to treat Parkinson's disease with constipation: a case report[J]. Medicine, 2019, 98(26).[3] Kuai X, Yao X, Xu L, et al. Evaluation of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patients with constipation[J]. Microbial Cell Factories, 2021, 20(1): 1-9.